查爾斯•韋普洛茲 [09-23 17:15]
保爾森的史上最大一搏,將如何發揮效用,為什麼可能不會讓納稅人付出太大代價
【《財經網》專稿/查爾斯•韋普洛茲(Charles Wyplosz)】首先,讓我表明我的立場。那些銀行犯了彌天大錯。
雖然許多嚴肅的經濟學家多年以來一直在警告,信貸膨脹和房價泡沫的結局可能是眼淚,但是被貪婪和短期技術分析蒙住了眼睛的銀行家們仍然一往無前。一年多前,當他們魯莽創造出來的借貸和證券化的混合物當著他們的面爆炸時,他們就開始閃爍其辭,然後在拖著經濟向下走的同時,指望著有人來把他們援救出來。救他們無異於犯罪。將來保證還會有更可怕的危機,結論是,不見血不罷休。
話雖這麼說,但是為了懲罰他們就眼看血流成河,還是有點傻。銀行不是石油公司,石油公司如果破產了,從定義上說,這是因為它的負債超過了它的資產。破產之後,它的資產還跟之前一樣值錢——石油在地底下藏得好好的,煉油廠和加油站也還那兒站著。
但是如果一家銀行破產了,它的資產就全毀了。破產意味著它的負債也全毀了,而這些負債恰恰是別的銀行以及數以百萬計的倒霉民眾的資產。正因如此,銀行擠兌比在加油站排長隊等加油更為常見。當然,如果有耐心的話,不管是資產還是負債都會重新升值,但是與此同時,金融系統也受到了損害,結果是信貸動亂引發經濟危機,沒人能躲得過。所以,不能把那些大型的系統性的金融機構一古腦都交給破產辦公室處理。避免信貸動蕩應該是每一個人的首要責任。
要見罪人之血,加以鞭笞是不行的,要做的是一場外科手術。
保爾森財長顯然已經試過了幾把手術刀:
對貝爾斯登,他進行了“半援救”。
他“殺”雷曼兄弟以“儆”美林:這個最後的問題不會讓納稅人來買單。
不過,次日,美聯儲和其他許多央行都大舉放貸——大概是給了雷曼的債主們,以及那些認識到了救援不在考慮範圍之內的嚇壞了的金融機構。
再下一天,他把AIG實實在在地國有化了。
這並不是“援救”。AIG的股份已經被攤得很薄很薄了,股東們的錢已經損失殆盡。財政部會讓這個“大而不倒”的公司繼續運轉,但此間它會陸續處置其資產。不管從哪個實用目的的角度看,那個舊的AIG都已不再。
然後,最後一天,是新的金融秩序的建立。保爾森造了一個“超級AIG”——他提出要購買金融機構竭力要賣掉的所有不良資產。
這項計劃的細節還不清楚,所以現在判斷它是一次援救,還是更大的出血,還為時過早。一切都將取決於兩件事:一是那個還未出世的清債信托公司(RTC)將用什麼價格來買下這些資產,二是這個RTC會用什麼價格來把這些資產賣掉。
目前的跡像是這些資產的購買將會通過拍賣的形式。這將會是逆向拍賣(也就是由買家列出想買的清單,賣家來出價),很可能是荷蘭式拍賣(出價遞減)。如果賣家對他們的財務狀況有信心,或是足夠聰明能夠一起騙過保爾森,那麼價格就可能接近買價,這就構成了一次“援救”。如果賣家驚慌失措,潰不成軍,價格就會大打折扣。英格蘭銀行貨幣委員會前委員、倫敦經濟學院教授Willem Buiter曾說,這些拍賣可能會逼迫賣家掀出底牌,透露他們真實的保底價。此言深得我心。
讓我們假設一下,如果那些不良資產真的被大折扣收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首先,那些賣方的金融機構將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損失,這是他們一年多來竭力要避免走的一步。
他們一直爭辯說,這些資產沒有市場——的確,他們拒絕出售這些資產——所以找不出參照的標價,也沒有一個客觀的方法可以衡量他們賬簿上的損失。這些拍賣將提供一個市場價格——終於。不管他們會不會出售,因為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必須向市場標出自己的資產,他們除了正式承認自己的損失將別無選擇。他們要麼是迅速地再融資,這會稀釋現有股份,要麼就要申請破產,這對股東來說更沒好處。
這看起來還真不是“援救”,但它確實是。在我們下結論之前,還是來想一下故事的第二階段。
第二,這個RTC將會持有一個巨大的不良資產組合,但它不會急著賣出這些資產。
跟上次那個RTC不同的是,這次多虧了有納稅人的錢,它可以花數年時間來出售資產。如果不良資產價值有幸上升,這個RTC和納稅人就會因而獲利,而那些賣出了這些資產的金融機構無疑就算不上被“援救”了。因為要說被“援救”了的話,就意味著這些金融機構成功地將不良資產以高於市場價格出售(花納稅人的錢),所以只有當不良資產的價格下跌的時候,才能說是被“援救”了。
因此,現在判斷這些行動是“援救”還是“精明的大清掃”,都太早了。只有等到幾年之後,這個還未出籠的RTC謝幕的那一刻,我們才能做出論斷。而且,自2007年中期以來,我們第一次能夠眺望見這場危機的末尾,因為各金融機構要麼迅速再融資,要麼關張。在我看來,正是這點,使得保爾森這次嘗試——可能是史上最大一搏——是正確的。■
查爾斯•韋普洛茲(Charles Wyplosz)是日內瓦高等研究院的國際經濟學教授、貨幣與銀行研究國際中心主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