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與傳統文化共興衰--兼論醫學模式與中醫藥療效之關係
陳利
發表於2008/1/28
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醫之靈魂,傳統文化興中醫就充滿生機活力,反之則死氣沉沉,如行屍走肉。今日西學盛極將衰,中華文明漸有崛起之勢,在此歷史背景下,祖國醫學的振興也充滿希望!
一、背離傳統必致中醫藥療效下降
中醫中藥的總體療效不斷下降是不可迴避的事實,不提這個問題是怕大家喪失信心,但只有真正澄清癥結才能樹立堅定不移正信。
關於中醫藥總體療效下滑原因目前有很多解釋,第一是中醫人才素質的下降,進一步的原因則指問傳統文化的邊緣化和中醫教育的異化;第二是中藥材質的日趨劣下;三是政策、管理、輿論對中醫的製約與對病患者信心的打擊等等;四是中醫藥本身的理論、臨床、組織、管理的不足。這些顯然都是很重要的原因,但絕不是根本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是醫學模式的落後、臨床治療模式的落後。
人的健康受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內在的心理行為三大因素制約,自然環境謂之天,社會環境謂之地,內在的心理行為謂之人,天地人三才定健康,這在《內經》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論》中講得非常清楚,而且將之放在最重要、最醒目的位置——置頂!也就是中醫學從誕生起就是天-地-人三才合一的醫學模式,惜後世醫家殊少重視。雖然中醫的典籍也不少關乎心理行為、社會關係等影響健康的論述,然臨床應用的案例畢竟少之又少。中醫藥的主體仍是以針灸、方劑在人體內模擬出類自然的生、長、化、收、藏的各種態勢,進而獲得人與自然的交融、和諧、同律的人-天醫學模式。這種人-天模式在社會關係簡單、人心純樸的時代尚敷應用,但近二十多年來,中國之自然、社會、人心的變化之劇,實超過數千年變化之總和,在此大背景下,單純針藥治療的臨床療效的不斷下降是再自然、再正常不過了。況且《上古天真論》中還有一個呼之欲出的真理,那就是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力度,自然力量不及社會力量,社會力量不及心理行為的力量,正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祖國醫學一向講治病求本,什麼是本?站在天-地-人三才合一的醫學模式看,人天(自然)關係、人地(社會)關係是標,心理、行為、心身關係是本,前兩者是外因、是條件,後者是內因,是變化的根據。今日之眾疾,其根在內,草木金石,只能黃葉止啼而已,若真以其為治本之道,不也猶磨磚成鏡、煮沙成飯乎!當然黃葉止啼也很重要!啼尚不能止,安可為大!而今日之中醫只專注於止啼功夫,境界日低、視野益窄,加上西醫分科管理法的切割,更是內失其神髓,外則無完膚,療效大降自在意料之中!
物慾氾濫、人心不古,社會道德與人心素質如江河日下,眾生所造惡業豈止帶來巨大的病災而己。觀諸全球醫療效果的普遍下降正是因果規律的生動體現,西醫又豈能例外。
二、西醫與中醫一樣面臨相同困境
二戰以後,西醫逐漸普及全球。但西醫診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全球衛生費用的逐年遞增並未帶來全民健康素質不斷提升的結果,相反的是慢性病、疑難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亞建康人群佔全球人口半數以上。西醫的有識之士也在不斷反思,一是對診療手段本身的反思,主要包括對“對抗療法”的反思(其實對抗療法即是西方叢林法則在醫學上的應用),對醫學理論中機械唯物論(形而下思維)氾濫的反思,再就是對分析思維的敝端以及由此導致的重局部輕整體甚至為局部損整體的臨床傾向的認識;二是對醫學模式的反思,認識到環境因素、社會因素、心理行為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遠甚於細菌、病毒等生物因素,調整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心與身的和諧才是治本之道。如世界衛生組織進行的全球調查顯示:目前,疾病人群佔20%,亞健康人群佔75%,健康人群僅為5%。對人的健康和壽命來說,生活方式和行為起的作用佔60%,居於主導地位,醫療僅佔8%。只要有效改善生活方式,80%的心髒病和糖尿病、70%的中風、50%的癌症可以避免。在此背景下,環境醫學、社會醫學、心理醫學、行為醫學、生態醫學隨之產生,西方醫學模式便由過去的生物醫學模式進步到環境—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這是個非常優秀的醫學模式,宏觀與微觀並重,形而上與形而下並重,這正與中醫天人合一、道器合一的思維殊途同歸。
其實醫學模式的落後與臨床診療手段的缺陷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問題,西醫把全民健康素質的不斷下滑歸罪於醫學模式雖然在理,但仍難逃推卸責任之嫌,更重要的是,西方文化重外因的思維,導致處理人與環境的關係時強調改造環境;處理人與社會的關係時強調改造社會;處理心理、行為以及心身關係時強調心理醫生的作用,加上西方醫學的臨床慣性和既得利益關係,使這種非常優秀的醫學模式在臨床上實施不好或根本無法實施,以至成為一句口號和理想。
三、新千年中醫的複興模式
熟悉傳統文化者應該明白,無論是天-地-人三才合一的醫學模,還是環境—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祖國醫學中都有無窮的寶藏可直接應用,老祖宗早給後世子孫準備好了,道家理法對應人--天關係,儒家理法對應人—地(社會)關係(如性理療法),佛家理法對應心理、行為以及心身關係,而且處理三大關係時均從內因入手,先改造自我以適應天地,個體成功了,再影響整體和改造環境。這比從外因入手好著力的多。當然三教歸一,如此劃分自是牽強,僅為方便討論而已。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西醫有新模式而無新內容,正欲借寶於東方,目前已有一定的進展,諸位留心一定會有所發現。而中醫有模式又有豐富的理論方法,早成完整體系,卻每欲棄之而後快。真是良可感嘆!
中醫自古言醫以載道,其實只是少數明醫自研自悟而已,若將三教神髓融於中醫學,還原《內經》創立的三才醫學模式,才能真正實現以醫載道,以醫弘道,廣大病患,則因病而獲福。
在人天模式中,有吐納、導引、內煉之法;有模擬自然節律、態勢的針灸、中藥;也有側重外因與形態氣質的堪輿診療法(俗稱風水)。在人地模式中則有儒家的內聖外王之法、中庸之道;也有近代創立的性理療法。在心理、行為、心身模式中則有修戒、定、慧、六度萬行,具體易用於臨床的有“吃苦消業法”、“ 積善增福法”、“ 參禪修定法” 等等。倘若將這些方法整合起來,以政府、社會、民眾、患者均能接受的形式而應用於臨床,中醫藥必如虎添翼,不但療效激增,也必為人類文明而大放異彩!
四、中醫與中華文明的複興是同步的
值得一提的是,三教接引眾生均是從眾生的根器出發而示現當機法門,佛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因慈悲之故,佛陀從來是變化佛法而適應眾生,而非期待眾生來適應佛法,三教皆然。從“五四”到文革,三教蒙難,幾至滅頂,傳統文化不但被趕出主流,甚至在民間也難保立錐之地。三教正是中醫之靈魂,捨此則中醫空遺軀殼。中醫今日之困境正是三教蒙難,神髓盡失的結果。當年的氣功大潮正是中華文明在無神論、唯物論的雙重打壓之下,巧妙突破政治、科技、意識形態的層層封鎖而實現的近百年來的首度復興!正是“應以氣功師之身得度者,即現氣功師之身而為說法”。欲振興中華道統的有識之士,當立於文明興替的視角,多留意此節,方知佛道的妙用,其經驗、教訓孰可為新一輪高潮的來臨而未雨綢謬?觀今日許多人動輒譏誚當年氣功大潮中的人物與法門以彰顯己能,以為衛道,豈不知是同室操戈,徒遺笑柄而已!況且今日三教之虔誠信眾,多是當年的氣功修煉者,其中不少人已出家,其志雖堅,卻非佛陀的悲願!社會如此,人心如此,個人果能獨善其身歟?
按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今之世人幾乎已化為病人,藥石難以奏功,世人“當以醫生身得度者,即現醫生身而為說法”,“ 當以科學家之身得度者,即現科學家身而為說法”。倘三教理法俱化為醫法,或可大開歧黃之門,醫以載道,以醫弘道方不流於空談,三教也另開一方便之門!
書盡於此,憶佛陀之悲願,念醫生之責任,嘆文明之興替,不能自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