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6日

抗生素治炎症

抗生素治炎症:還管不管機體的平衡了?
2009-10-1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019020100f5zd.html
潘德孚

抗生素因其在治療炎症上的作用,曾被稱為“20世紀的神藥”,但是,它的副作用也一直被有識之士清醒地意識到。

青黴素發明後,固然救了很多人的性命。但是,它的發明人弗萊明卻提醒醫學界,濫用抗生素會導致嚴重的不良後果。上世紀70年代,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哈佛大學的吉爾伯特教授指出:“終有一天,80%~90%的傳染病,會對抗生素產生對抗性。”

人們的誤解是,以為生病都是微生物導致的炎症,只要使用某種抗生素就可以了。人們忽略的是,無論什麼微生物,人體自身都有對付它們的方法。過分地依賴或使用抗生素,會破壞人體中微生物的平衡,導致許多疑難疾病的發生。伊利諾斯州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公共衛生與藥物學教授馬克•拉沛(Marc Lappe)指出:“由於每一種新的抗生素都會引致百萬種具有對抗性的細菌產生,因此,我們(指傳統西醫)所導致(指藥物引起的後果)的細菌,數量會遠遠超過我們所有可對抗它們的藥物。”

自從我們發現了微生物後,認識到許多微生物能致病。這當然是一次巨大的進步。這次進步使外科手術不因微生物的干擾而失手,成功率無數倍地提高。但另一方面,這一成功卻誘導我們進入一個以為只要消滅這些致病微生物,就能保持健康的誤區。當然,滅菌、消毒,清潔環境的設想和做法,給我們的健康增益不少。可是,人們又發現,如果把嬰兒置放在無菌室裡生活,一出來便可能因感染而死亡。為什麼,因為不讓他接觸微生物,他就不能獲得與微生物相適應的能力。繼而我們又發現,在人體裡原來就有許多無害的、有害的微生物共同生活,只要它們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我們就不會生病。

這說明,如果我們把某些問題絕對化地付諸行動的話,很容易引發災難。

其實人類作為一個物種,在大自然能生息繁衍,也是要遵循適者生存這個規律的。人類種族如此繁衍不息,說明人類的生命與大自然已經十分融洽。 《內經》一開始就闡明自然與人的生命的關係。但這個道理卻遭到一些只學了皮毛的現代科學的學者的嘲笑。問題是隨著科學研究進一步地深入,新的發現卻嘲笑了他們。原來無數微生物在人體裡起居作息,保持平衡,不僅保證它們自己的生存,也維護了人體生命的生存。現代分子生物學家們研究,他們發現,人體裡的每一個細胞裡,也有許多微生物存在,他們在遠古時代,就與我們的細胞結合在一起共同生活。但是,它們的DNA卻與我們不同,而與一些細菌類似,能自己獨立復制。如果說它們出了毛病,我們的活動就會受到影響。人體裡沒有這些微生物,或者它們的分佈區域或數量受到影響,也會生病;搞得不好,同樣會危害生命。

所以,我們對於抗生素的應用,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能因為它的應用破壞了人體自身的平衡。

然而,現實中的情況卻讓人痛心疾首:現在到醫院治病,醫生幾乎對很多症狀,都一而統之稱為炎症,治療也幾乎一而統之使用抗生素。發熱是炎症;疼痛也是炎症;腹瀉為腸炎;嘔吐則為胃炎……治療能在短期內起作用的,則稱之為急性炎症;治療不能在短期內起作用的或無效的,則稱之為慢性炎症。例如慢性鼻炎、咽喉炎、扁桃體炎、胃炎、闌尾炎、腸炎等等。然而患者上門,醫生明知使用抗生素無效,則仍然照用不誤。這種醫療方法,使許多人感到:“西方的醫藥'進步',人民的健康退步”。

藥物,尤其是抗生素,發明很快、很多,但因濫加使用,破壞了人體內的菌落平衡,才導致“健康退步”。

那麼,如何有效地治療炎症呢?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到因人而異,辯證論治,切不可千篇一律。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機體的平衡,使患者恢復健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