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1日

朝鮮戰場

上甘嶺成傷心嶺 美軍王牌師被志願軍打慘
http://www.huanqiu.com
來源:人民網
2009-12-28

美軍陸軍步兵第7師,1917年12月組建於美國佐治亞州惠勒軍營,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打出了"北極熊團"、"矛頭"、"水牛"3個"王牌團",它完成作戰任務像古代計時用的"滴漏器"一樣準時無誤,因而得名"滴漏器師"。但與中國人民志願軍交鋒後,它的戰場時間表就很難準時了。

在朝鮮戰爭之前,"滴漏器師"--美軍步兵第7師,有著輝煌的戰史。


美7師是美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西南太平洋戰區的一支王牌部隊,被人們讚為"滴漏器師",意思是說它在執行戰鬥任務時從來都是像古代計時用的"滴漏器" 一樣準確無誤。


這支部隊早在1917年12月就建立於美國佐治亞州惠勒軍營,是美軍最早建立起來的部隊之一。 1918年渡過大西洋遠赴法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配屬第2軍參加維勒生--海厄的戰鬥中初露鋒芒。戰後於1919年回國,1923年解散。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第7師於1940年7月1日重新組建,在師長約·史迪威將軍率領下,赴西南太平洋戰區與日軍作戰,在盟軍遠東總司令麥克阿瑟指揮下,打了很多漂亮仗,屢立戰功。其中在1943年5月11日,參加了對菲律賓阿留申群島的攻擊,在濃霧冷雨下,與深溝固守的日本侵略軍進行激戰,由於作戰英勇,戰績卓著,8個單位獲得嘉獎,該師所屬32團的5、9、10連獲得了"殊勳單位"的獎勵,9連二等兵馬丁納獲"國會榮譽獎章"。


1944年1月,美7師攻擊瓜加林島又立戰功。 1944年2月14日,返回本土夏威夷。 10月22日,馬利安納群島戰鬥激烈時,7師作為美第 6集團軍24軍團的先頭部隊,登陸菲律賓的雷伊泰島,在沼澤地、熱帶森林裡,擊敗了日軍的拼死抵抗,戰鬥打了60天,是太平洋戰場最激烈的戰鬥之一。該師所屬號稱"水牛"的第17團,連續攻占兩處機場,破壞了日軍的掩體網。


1945年4月,美7師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仗,進攻日本沖繩島。這是一場血戰,每一寸土地都必須反复爭奪,付出極大的代價。這次戰役中,7 師所屬綽號為"皇后親禦"的32團獲得"矛頭"的榮譽稱號。


美7師的31團更是大名鼎鼎,它不僅是美7師的主力團,而且享有"北極熊團"和"國外軍團"的盛名。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美7師登陸朝鮮,擔負朝鮮南半部佔領軍任務,在"三八線"一帶巡邏,與當時進軍朝鮮的蘇軍對峙。 1948年12月撤回日本,執行機動作戰的任務。


朝鮮戰爭爆發後,在師長戴·巴爾少將率領下,參加了麥克阿瑟指揮的仁川登陸,並和騎1師首先攻入漢城,麥克阿瑟"代表聯合國"在一個慶祝儀式上將漢城交給了南朝鮮"總統"李承晚。隨後,7師調往朝鮮南端的釜山進行補充,於10月29 日又在朝鮮北部東海岸的元山港進行兩棲登陸並開始向中國東北邊境推進,於11月21日抵達朝鮮北部邊境惠山鎮,後來因遭到志願軍連續打擊,傷亡慘重,於12月 11日撤至興南,登船回釜山集訓整頓。


1951年1月,美7師奉命"圍剿"在仁川登陸後被截留在朝鮮南半部的北朝鮮軍隊,使北朝鮮軍隊遭受重大損失。


在1951年夏季和秋季攻勢中,美7師也打得"很漂亮"。尤其在"三八線"附近華川以北的重要地點,進行了十天激烈的爭奪戰,綽號"水牛"的第17團取得了大勝,受到了新任師長史密斯的極大讚揚。


然而,到了上甘嶺戰役,已今非昔比了,美7師從輝煌的頂峰,向下栽落。

1952年10月14日 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


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里特把攻打上甘嶺的重任交給了美軍第9軍團。這個軍團下轄4個師:美軍第24師和第7師,南朝鮮軍第2師和第6師。開始有人提議動用24師,但第9軍團司令詹金斯少將不容商量地決定動用"王牌"第7師,因為他深知"金化攻勢"的重大意義。美7師師長史密斯也誇下海口,表示將馬到成功!


守在上甘嶺597.9和537.7高地的是志願軍第 15軍45師的135團。這兩個高地是美軍第9軍團司令詹金斯指令美7師的重要攻擊目標。


10月12日,敵人先以航空兵、砲兵對兩個高地實施了連續兩天的火力突擊。 14 日3時起,敵人又進行了持續達兩個小時的猛烈炮火準備,兩個高地完全淹沒在砲火中。


14日凌晨5時,善打惡仗的美7師在105毫米以上口徑火砲300餘門、坦克30餘輛、飛機40餘架的支援下,向兩個高地發起猛攻。


戰鬥殘酷無比,"王牌軍"美7師的確非同小可。戰至13時左右,志願軍野戰工事幾乎全部被毀,人員傷亡較大,表面陣地大部被美7師佔領,志願軍防守部隊轉入坑道作戰。


19時,志願軍135團乘美7師31團立足未穩,組織 4個連實施反擊。在反擊597.9高地(美軍稱為派開司峰)的戰鬥中,135團7連排長孫占元,在自己雙腿被炸斷的情況下,仍堅持指揮,連續奪取敵兩個火力點,殲敵80餘人,最後在敵反擊時,拉響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保證了團隊的後續兵力,恢復了表面陣地。戰後,孫占元被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


第一天戰鬥,志願軍殲敵2000餘人,美7師主力團 --31團被打垮兩個營。史密斯只好在第二天命令號稱"矛頭"的32團上陣了。史密斯相信"矛頭" 上陣必定會馬到成功,何況,32團在參加仁川登陸時已經戰功卓著。史密斯命令第一天沒有被打垮的3l團第2營繼續配合 32團第1營參加進攻,由倫·B.菲利斯營長帶領,一定要攻占597.9高地。又命令32團團長約瑟夫·拉斯上校指揮他的第1營向" 珍妮·羅素山"和"桑德山"兩個高地進攻。志願軍45師也調134團兩個營和133團1個營增援兩個高地。


果然,號稱"矛頭"加"皇后親禦"的32團並不比號稱"國外軍團" 的31團遜色,在重砲、迫擊砲向高地狂轟濫炸一陣後,又經過一番激戰,於當天中午佔據除597.9高地之外的三角山全部表面陣地。令其遺憾的是,"他們發現中國軍隊挖有很深的洞穴和壕溝,完全有可能使整個部隊都隱蔽在裡面"。而且32團傷亡太大,不得不請示史密斯將軍批准,又將號稱"水牛"的第17團第2 營由路易斯·R·布克勒營長帶領去增援"矛頭團"。

事態的發展使史密斯的願望難以實現


美國軍事史專家赫姆斯在《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寫道:"10月16日黃昏時刻,中國人開始對鄰近山峰的31團第2營發動了一系列攻擊。在這些戰鬥中,具有騎士風度的E連連長克勒普失去了生命。第2營向中國人開火,企圖驅趕敵人,但恰恰相反,直至10月17日,他們也未能把這些中國人從山峰趕下去。在此危急時刻,上校拉斯發現他的3個營衝上了'三角山 '。他所在的第1營在598號高地上,第31團的第2營在面對派開司峰的左翼上,第17團的第2營控制了珍妮·羅素山。與此同時,中國軍隊派出第45師第134團投入戰鬥。他們仍然控制了像碉堡般堅固的山峰--派開司峰。"


師長史密斯眼看打了3天,竟是如此結果,氣急敗壞,又下令第17團第3營於17日下午接防,準備投入新的進攻。現在他只能是依靠"水牛"拉"破車" 了。營長詹姆斯·斯波爾門上校拍著胸脯表示決心:"負責在 18日占領最後的目標--派開司峰"。敵人得逞了,兩個高地的表面陣地全部被美7師佔領。


  但這只是短暫的丟失。 19日晚,志願軍45師以3個連的兵力,在堅守坑道部隊的配合下,對占領兩高地表面陣地的敵人實施反擊。在597.9高地的戰鬥中,135團2營通信員黃繼光為打開衝擊道路,掩護分隊突擊,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機槍工事的發射孔,保證了戰鬥勝利,戰後被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授予" 特級戰鬥英雄"稱號。


反擊戰鬥中,134團的2連向美軍L連所有陣地全力攻擊,雙方展開了一場短兵相接的戰鬥,後來美國人驚呼:"消息證實共軍是受命戰鬥到死的"。斯波爾門上校已被擊中,而在此時,L連的全部官兵不是陣亡就是失踪,該連士兵正在往597.7高地東南方向退卻;更為甚者,支援第17團3營的大砲、迫擊砲都開始捉弄性地落在自己撤退的部隊附近,因此,為了穩定局勢,他們只好停止砲擊。


戰鬥相當慘烈,陣地反復出現晝失夜复的情況。使史密斯聊以自慰的是"水牛"拉"破車",總算是在 597.9高地"站住了腳",而且,"中國人後退了,他們紛紛鑽進了在派開司峰上的防空洞和塹壕"。


史密斯哪裡知道,這是他面對的志願軍第15軍的一項重要戰鬥決策:經過7天的反复爭奪,大量殺傷敵人之後,命令堅守上甘嶺的志願軍主動轉入坑道,暫時以坑道鬥爭為主要手段,消耗敵人,疲憊敵人,拖住敵人,以便爭取時間,集中力量,調整部署,趕運彈藥,做好對597。9高地決定性大反擊的準備。史密斯更難以明白,美7師雖然佔據三角山表面陣地,實際上是坐在火藥桶上了。


在史密斯向詹金斯報告了"勝利消息"並有點忘乎所以時,他把手中的預備隊號稱"矛頭"的第32團的第2、3營也調上三角山,換下已被打垮的31團和被打瘸的"水牛"17團,並命令佔據表面陣地的美國官兵,一面加修工事,一面用各種毒辣手段對志願軍坑道實施破壞,以挖掉"心腹之患"。


  這些毒辣手段,可惡之極。如使用炸藥包、手榴彈、爆破筒炸;用凝固汽油和火焰噴射器燒;用硫磺彈熏;用土、石和球形鐵絲網堵;在坑道口架設鐵絲網、埋地雷圍;在坑道外修工事,築地堡;更為殘忍的是用毒氣熏,企圖把志願軍毒死、悶死;還用曲射砲打、用飛機轟炸,把坑道口打塌炸垮。

坑道裡的志願軍戰士忍著難以想像的艱苦與折磨


坑道裡的志願軍戰士忍著難以想像的艱苦與折磨,與占領表面陣地的敵人針鋒相對,展開了戰爭史上聞所未聞的英勇鬥爭:坑道口被炸,他們就重新挖開或在旁邊另修側門;敵人用毒氣彈熏,他們就戴上防毒面具,沒有防毒面具就用消過毒的濕棉花,甚至把尿撒在毛巾上蓋住鼻子,或者把濕被單掛在坑道拐角處當防毒簾子;敵人用鐵絲網圍,他們就用爆破筒炸,敵人在坑道外修地堡,他們就在坑道口用麻袋包和彈藥箱築成胸牆,修起射擊孔,開展冷槍戰,後來又組織小分隊夜間去摸敵哨,炸敵堡……使"矛頭"團長拉斯傷透了腦筋。


更令他頭痛的是志願軍用砲火向美軍轟擊,組織小分隊反擊表面陣地,支援坑道內的堅守鬥爭。尤其是10月23日夜,志願軍的反擊,更令拉斯上校膽戰心驚。赫姆斯在記敘中寫道:"10月23日,戰鬥又一次打響,中國軍隊企圖再次用武力把第32團的部隊從高地一帶攆走。黃昏,中國砲兵向'三角山'的第32團陣地開火,炮轟達一小時之久。隨後,大約中國第45 師的3個到6個連的兵力從派開司峰向下連續發起進攻,敵人使用輕武器、自動武器、機關槍和手榴彈,步步逼近,激烈的戰鬥持續了1個小時。……在珍妮·羅素山,大約有2個連的中共部隊向第2營發起了進攻。但第3營防線只受到部分的突破,而且支援力量趕到時才穩住了陣腳。"


  反复爭奪,陣地失而復得。說"穩住了陣腳",純屬自我解嘲。經過這一夜的再次打擊,"滴漏器師"已經沒有力量繼續堅守付出慘重代價奪佔的"597.9 高地"。 25日詹金斯少將下令美7師撤出陣地並把防務交給一向為美國人瞧不起的南朝鮮軍隊時,史密斯只好以"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心情,接受眼前這個令其羞辱的現實。


當年美國新聞報刊所做的報導,更能反映當時這支部隊慘敗的真實情況。美國國際新聞社在1952年1月3日發自朝鮮前線的電訊中就曾公開說:"美國第7師曾經苦戰並付出很大生命代價。""美軍由於傷亡率升到一年來最高點而撤離三角山前線,大韓民國軍隊被調來替他們。"


美國國際新聞社記者沙克尼在1952年11月4日所寫的消息中報導了美7師1個連在這次慘敗中的一個側面。這位國際新聞社的記者寫道:"戰鬥停止了,他們正在計算傷亡,這一連中少了不少人,準尉克洛蓋特把隊伍集合起來,看看哪個還活著,哪個死掉了… …現在步兵們那些還活著的一一排起隊來了,隊伍裡的人少得可憐,士兵們都是滿面鬍鬚,疲憊不堪,於是點名開始了。在點名中許多人都永遠不能回答了。約斯特上尉說:'沒有什麼可說的。他們打中了我們,大部分人都躺在壕溝裡,我必須去把他們叫起來戰鬥,時時都有大量的砲彈打來,似乎永遠不會停止。'二等兵霍蘭說:'我們當中有許多新兵……他們中有許多人被打死了,因為他們不知道把頭縮下來。'……"


在傷兵醫院中,受了傷的美國士兵心有餘悸地說到他們的慘敗。美國國際新聞社記者哈莫夫引述了一些傷兵的談話:"躺在床上的李奇上尉敘述他率軍前往援救只剩下幾個人的一個連而被打擊的經過,他說:'我旁邊的無線電報話員和排裡的中士都陣亡了,那裡根本沒有藏身之處,中國兵發射的迫擊砲彈一秒鐘一發,可怕極了。'另一個傷兵中士斯奈德說:'當我向三角山發動進攻時,共軍的大砲打得十分準確,砲彈不斷落下來,士兵們應聲倒地。一枚迫擊砲彈穿過我的地堡頂打進來,我的背部被擊中了。我們有5個人被擊中。1位中士被擊斃了。 '……"


是的,美7師是疲憊不堪的,也是傷亡慘重的,志願軍 45師以傷亡3200人的代價,斃傷敵7000餘人。現在當詹金斯少將站在山頭望著後撤的部隊,不滿地斜了站在身旁的史密斯一眼。而史密斯早把他那一貫自矜以作戰有功而高昂的頭低了下來,他的心情是悲哀的、沉重的。正如赫姆斯所評述的那樣:"美7師在'攤牌行動'中得到了一個令人嘲諷的結局。"

"滴漏器師"這支享有英名的"王牌"師,終於在上甘嶺戰役中,臭名遠揚了。上甘嶺成為美7師的"傷心嶺"。


後來,接替美7師的南朝鮮軍第2師同樣一敗塗地。


戰後,上甘嶺597.9高地和537.7高地劃歸北朝鮮,在這裡矗立著黃繼光烈士紀念碑,它昭示著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功績和美7師的恥辱。


接替美7師的南朝鮮軍第2師師長丁一權中將感慨地說:"這是一場終生難忘的戰鬥,美軍未能奪取的陣地,要由韓軍去奪取。"


美聯社在11月12日發出的消息中承認說:"聯軍所犧牲的人,所消耗的軍隊,已使聯軍的司令官震驚了。而且若在最後公佈全部損失時,還將使公眾震驚。這次的戰鬥是28個月的朝鮮戰爭中第二個損失精銳部隊最多的戰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