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6日

人民幣升值不一定造成損失?

外管局稱:人民幣升值不一定會對我國金融資產造成損失
(2010-07-06 21:54:4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jyrc.html
何新博客

【附錄:評論】(藍色字體):

外管局:美元貶值對外匯儲備影響需具體分析

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不一定會對我國金融資產造成損失

2010年07月06日18: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6日電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今日發布《外匯管理政策熱點問答》(以下簡稱《問答》),就外匯管理政策相關熱點進行了解讀。對於“如果美元出現大幅貶值,我國外匯儲備是否會遭受重大損失”的問題《問答》提出:要全面分析這個問題,美元貶值(以及人民幣升值)不一定會使中國外匯儲備遭受損失。



【評論:外管局似乎迴避正面談人民幣升值究竟會不會對我國金融資產造成損失,而迂迴談美元貶值問題——這很有意思。其實任何所謂“不一定”的說法—— 都是明確地承認某種不確定性。而在邏輯上,所謂“不一定會”與"不一定不會”這兩種貌似相反的說法,意義恰是完全相同的。 】


《問答》從以下四個方面做了詳盡的解析:

首先,要綜合考慮外匯儲備的貨幣構成,以及各種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外匯儲備資產由多個幣種構成。即使美元貶值,但歐元等其他貨幣可能升值,一定程度上會相互抵消。因此,美元貶值對外匯儲備的影響,需要根據我國儲備貨幣籃子的構成進行具體分析。

其次,我國外匯儲備資產只有在兌換為人民幣時才發生實際損益。外匯儲備主要以外幣資產的形式存放,用於確保國家的對外清償能力,包括支付進口、國際間的融資、債務償付、維護幣值乃至金融體系穩定等。除非發生戰爭或危機等特殊情況,否則人民銀行不可能把外匯儲備資產大規模轉換為人民幣形態,也就不會因為美元對人民幣貶值導致外匯儲備發生實際的損失。

再次,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的價值取決於實際購買力。外匯儲備主要用於對外支付,因此外匯儲備是否發生損失要看它的實際購買力是否下降。如果美國發生通貨膨脹,那麼外匯儲備資產的實際購買力就會受到影響,即同等數量的美元資產買到的實物量會減少。但實際情況是我國外匯儲備經營多年保持穩定收益,資產收益率高於美國通貨膨脹率。近些年來,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總體較低,我國外匯儲備資產收益率能夠保持儲備實際購買力穩定增加。

第四,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外匯儲備賬面損失遠遠小於我金融資產的賬面盈餘。截至到2010年3月,我國外匯儲備餘額為2.42萬億美元。

同期,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約84.3萬億元人民幣。按2010年3月末匯率折算,約相當於12.3萬億美元,是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的5.1倍。這意味著當人民幣升值時,人民幣資產的賬面收益大體相當於外匯儲備資產賬面損失的5.1倍。

如果再考慮居民以股票、債券等形式持有的其他金融資產和房地產資產的規模,人民幣資產的賬面收益將更大。值得強調的是,上述損失或收益均是賬面計值變動,只要不發生實際兌換,就不會成為現實。

-----------------------------
對上述新聞的評論:

1/外管局幾乎承認:若美元貶值——亦即人民幣升值,確實有可能對中國的外匯儲備造成資產損失。

2/外管局稱:但是若人民幣升值後,中國自有金融資產若以美元估價都會呈現大幅虛擬的升值。這種虛擬升值,應當遠遠大於外匯儲備因人民幣升值造成的損失。

3/外管局稱:只要不發生實際的兌換——則這種增值和貶值都只是賬面虛擬的。

4/但是實際的問題恰恰是,境外流入熱錢以及境外對人民幣炒作者,可能在國際貨幣離岸市場或中國銀行,利用匯率升降而對人民幣進行匯兌炒作——並不是賬面的,而是每天在實際進行著的。

因此,因人民幣升值以及美元貶值而給中國外匯資產造成損失,確實是可能的。


----------------------------------------

何新:關於國際匯率的基本知識

【提要】國際外匯匯率理論中有幾個基本的規律:

(一)本幣貶值,即可從外幣的匯兌套錢。本幣升值,則要對外幣的匯兌貼錢。

(二)匯率的變動導致國際間的資本流動。

——匯率上升,則吸引資本自外部流入。

——匯率下降,則驅使資本自境內流出。

(三)匯率與貨幣利率密切相關並聯動。匯率下降,則市場利率也會下移,資本活躍。匯率被高估,可以引發經濟衰退。

-------------------------------------------------- ----------

關於外匯匯率(Exchange Rate or Rate of Foreign Exchange)問題有一些基本知識,需要普及介紹:

所謂外匯匯率,就是一國貨幣同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

外匯匯率的標價方法有兩種:

如人民幣同美元的兌換比率——

(1)可以說成1美元=10人民幣;

(2)也可以說成1元人民幣=10美分。

命題(1)是以本國貨幣計算的直接匯價,或稱“應付匯價”;

命題(2)是以外國貨幣計算的間接匯價,或稱“應收匯價”。

因為外匯匯率有上述兩種標價方法,在外匯匯率上漲或者下跌的時候,是容易陷入嚴重混亂的。

談到外匯匯率的上漲或者下跌,必須明確是指哪個國家的貨幣說的,如果是1美元=10元變成1美元=20元,那就是人民幣的外匯匯率(對外價值)下跌,美元的外匯匯率上漲。反之亦然,人民幣的匯率升值,即意味著美元兌換人民幣的匯率貶值。

所以,人民幣外匯匯率下跌,從以本國貨幣計算的匯價來看,是從10元上升為20 元;按外國貨幣計算的匯價則表現為1元從10美分(0.1$)下降為5美分(0.05$)。可以用較少的美元換更多的人民幣,因此美元更值錢了。


(2)關於外彙的套匯(Arbi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or Arbitrage

各個國家都存在自己的外匯市場。在市場上,本幣同各國貨幣之間形成一定的外匯匯率。在紐約和倫敦,美元同各國貨幣之間、英鎊同各國貨幣之間也都有分別形成一定的外匯匯率。可是,這樣一來,也就形成了以英鎊和美元的匯率(稱為英美套匯匯率)為中心(基本匯率)的全世界各國貨幣之間的統一匯率。使這種統一匯率得以形成的,是外彙的層層套匯,可以成為賺取差額利潤的交易。

從外匯率變動中獲取利潤的外匯買賣,就是套匯交易,亦即利用匯率升值與貶值而進行的投機交易。

例如,如果有人預計目前的人民幣匯率不久必將上漲,就可以按照現在的外匯行市買下遠期外匯,待到真的上漲時再把它賣出;或者有人預計外匯行市勢將下跌,於是賣出遠期外匯,日後再以賤價買回,靠這種匯率價格差額賺取到可觀的利潤。

關於“熱錢”——國際資本的短期流動

國際資本流動一般分為短期資本流動和長期資本流動,後者又分為間接投資和直接投資。

短期資本流動

按一般分類,資本流動所使用的信用手段最初的期限在一年以下者為“短期”,超過一年以上者(以及股票、實物資產等沒有期限者)為“長期”。

影響短期資本流動的,一個是利息率差額,另一個是匯率的變動。

國內外的利息差額和匯率的變動,會引起短期資本的國際流動,而判斷讓資本怎樣流動才能賺錢的方法,叫作利息套匯(Interest Arbitrage)。

外國的利率提高後,為了賺錢,將有很多人向外國進行短期投資。這也就是在當前的外匯市場上出售日元、購買美元。但是三個月後為了收回本利,就要出售美元買回日元了。為要確保三個月後能收回本利,一般都要在當前就做外匯交易的預約,這叫做遠期外匯(Forward Exchange)。如上所述,因為對遠期外彙的供求是出售日元、購買美元,所以像當前的現期匯率為1美元=200日元與當前的遠期匯率為1美元=197.09日元相比那樣,日元匯率是趨於上漲的。兩者的差額稱為現期遠期匯率差額。一般地說,在外國利率高,短期對外投資旺盛的時候,從遠期匯率說,日元匯率是趨於上漲的。反之則相反。

用字母表示:現期匯率(按日元計算)為R,t時間後的遠期匯率R′,t個月滿期的本國債券t個月的利息率為i,t個月滿期的外國債券t個月的利息率為i,資金量假設為A日元。

對本國債券投資t個月後的本利合計為 (1)A(1+i)日元;另一方面,在對外國債券投資的時候,雖然首先是對A/R美元進行投資,t個月後的本利合計為A(1+i*)/R美元,但是要把它按R′遠期匯率換算成日元。結果t個月後的本利合計為(2)A(1+i*)R′ /R日元。把(1)與(2)加以比較,只要是:

R’/R>(1+i)/(1+I’) (1)

就一定是對外國投資更為有利(反之則反是)。

(1)式的條件一般表示如下式:

R—R' /R-i=i (2)

因為這樣一來,右邊是利息差,本來就是百分數;左邊是現期匯率與遠期匯率差額,同樣也可用百分數表示。

結果,在上式[準確地說是(1)式,實際上是(2)式]兩邊之值相等之前,即內外利率相等之前會發生現期、遠期匯率的差額,因而具有進行短期資本流動的傾向。這種觀點稱為利息平價說(Interest Parity Theory)。

以上是短期資本流動的一個例子,匯率和利息率的套匯會使短期資本在國際市場之間敏捷地流動。

-------------------------------------------------- --

[參考書:【英國】哈羅德《國際經濟學》
【日本】小島清著《對外貿易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