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8日

刺激越多 問題越多

刺激越多 問題越多

本文來源於《新世紀》周刊2010年第29期出版日期 2010年07月19日

  謝國忠

全球經濟“二次探底”已日益成為人們的共識。這迫使分析師和決策者們對是否需要新一輪的刺激發起了討論。討論的中心位於華盛頓,但是,很可能在第四季度轉移到北京。其市場影響是推遲了加息的時間。滯脹也可能因此加速到來。

  成本高 收效微

應對2009年經濟衰退的刺激方案只能暫時提高經濟增長。 2008年的金融危機暴露了全球經濟深刻的結構性問題。

目前的低迷正說明使用經濟刺激來解決結構性問題是徒勞的。不過,也許大多數的決策者和經濟學家認為,“二次探底”的原因是第一輪刺激不夠大,因此,需要新一輪刺激政策。

第一輪經濟刺激使利率跌至接近於零,並使得許多主要經濟體的財政赤字達到GDP的10%以上。它確實令全球經濟自2009年第二季度起開始反彈,但是,結構性問題使得增長難以自我維持。

我以前預計美聯儲將在2010年下半年提升利率。現在,我認為它會等到2011年年初。這一是因為美國住房市場的二次探底比我預想得還要早;二是因為歐洲的債務危機使得美元變得更加強勢,為美聯儲保持低利率提供了更多空間。但是,美聯儲加息步伐放緩無法扭轉美國經濟疲軟的趨勢。這只會增加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

許多分析師和美國的決策者倡議實行另一輪的財政刺激。但是,目前如此高的赤字使得政府只能採用延長小幅的刺激措施,例如,發放失業救濟金或扶持困境中的州政府這些—它們只有緩解的作用,卻不會扭轉目前的經濟下降趨勢。

我從前說過,很多支持經濟刺激的論點都是錯誤的。導致2008年金融危機的流動性泡沫從根本上扭曲了全球經濟。金融、地產和零售業被人為地吹高,因此,這些產業失去的工作崗位不能複得,我們必須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對此,經濟刺激成本很高卻收效甚微。

雖然經濟刺激是2008年和2009年的共識,但大多數主要經濟體似乎反其道而行之。歐元區因為希臘債務危機而實行財政緊縮政策。其近期政策目標已經從短期增長轉為維護歐元穩定。政策轉變對歐元的價值影響明顯。當一個經濟體控制其開支時,其貨幣往往也會變得強勢。

就連英國也放棄了美國式的刺激政策。新當選的政府正在採取嚴厲的計劃削減財政支出,從 2011年的10.1%下降到2015年的1.1%。英國的境況十分艱難。其金融和地產行業在全球流動性泡沫時期迅速擴大,並擠出了許多其他行業。由於財政過分依賴這兩個行業,泡沫破裂後,政府的財政收入巨幅下降。如果英國繼續像以前一樣花錢的話,它可能會成為下一個希臘。英國政府的做法很顯然是明智的。英國政府宣布緊縮措施之後,英鎊短暫上漲。我懷疑,這只是暫時的。英國的經濟比歐元區要空洞得多,它只能通過抑制其經濟活動和貨幣價值來平衡賬面。我預測,英鎊和歐元將在兩年內平價交易。

  失業難題何解?

美國人覺得歐洲人的做法簡直是自虐狂。美國沒有哪一位有聲望的經濟學家認為一個國家在經濟衰退的時候應該緊縮財政。美國和歐洲究竟哪一方是正確的?

我認為,美國人對於經濟刺激的信仰錯得不能再離譜了。從經濟理論上說,一個小型的開放經濟體不能使用經濟刺激來改變其經濟趨勢,因為其與外界有太多的聯繫。

像美國這樣的大型經濟體則被認為更傾向於一個封閉經濟體。因此,刺激會產生效果。但是,美國經濟佔全球經濟的總量已從50年前的二分之一下降到如今的不足四分之一。今天的美國更接近於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而不是封閉經濟體。

目前,全球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佔了全球經濟總值的一半。這使得每個國家的經濟都像一個小型的開放經濟體。跨國公司主導了貿易和資本的流動。他們在全球範圍內分配投資和生產活動,也就是說,全球都是供給方。當採取經濟刺激的時候,它刺激了國內的需求,但對於國內供給貢獻有限。因此,經濟刺激並不能引起供需之間的良性循環。

人們一般假設更多的增長會導致更多的財富。但不幸的是,在一個富裕的國家,更多的經濟增長會導致更少的財富。大多數美國經濟學家肯定對此嗤之以鼻,但他們十年之後會同意我的說法。

全球經濟的一個基本挑戰是,發展中世界的龐大人口獲得了可以和西方工人競爭的生產力,但還沒有獲得相同的財富可供消費。這個差距造成外國直接投資流入發展中國家,貿易也隨之而來。這是從富裕國家到發展中國家的一次財富再分配。這一進程的速度和發達國家的需求增長速度成正比。

這一財富再分配造成了發達國家的債務危機和發展中國家的泡沫。要想擁有穩定的全球經濟,發達國家需要通過低財政赤字和低GDP增長的方式保有財富,等待發展中國家來追趕。我認為,在今後的十年,發達國家的經濟政策不應該片面地追求經濟增長。

  歐洲削減財政赤字是明智之舉。這將導致經濟增長放緩。但是,債務增加放緩將給歐洲的經濟前景和歐元的價值帶來保障。雖然政治上的反對將阻止美國出台另一個龐大的財政刺激方案,但其龐大的赤字很可能被維持下去。美國的債務在幾年內可能就將超過歐洲。美聯儲也許很快就會被迫將美國的赤字貨幣化。這將進一步削弱美元的幣值。

美元將在2011年年初美聯儲加息時進一步上揚。但是,當我們的視線超越當前週期時,國債的積累會最終導致另一輪美元貶值。這對美國以增長為中心的政策來說,多少有些諷刺意味。

在增長緩慢的時候,失業率如何才能下降?宏觀經濟學的經驗法則裡說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必須高於某一臨界值,失業率才會開始下降。當就業增長時,收入增加會帶來消費增長,繼而帶來投資和就業增長。正如我之前說過的,小型開放經濟體的全球性供給問題使得這一良性循環很難產生,工作機會也難以失而復得。創造新的工作十分費時。經濟刺激也難以加快這一進程。

如果沒有經濟增長來提振就業,發達國家就需要使勞動力市場變得更加靈活以降低失業率。在歐洲,服務業似乎人手不足,失業率卻還居高不下。問題出在辭退一個員工的費用很高。因此,企業會盡量減少職工人數。恐怕西方的高失業率水平還要持續很長時間。西方工資仍然超過發展中國家的10倍,所以,只要有可能,跨國公司一定會將員工安排在發展中國家。

  中國:緊縮不可鬆勁

全球經濟的“二次探底”可能讓很多人認為中國不應該結束其刺激政策,甚至需要引入另一套經濟刺激方案。我對此持懷疑態度。但是,目前的緊縮措施可能會放鬆一些。這也並不正確。

  中國迫切需要緊縮其經濟。中國面臨的挑戰是通貨膨脹,而不是增長放緩。中國近期的出口數據與全球經濟的“二次探底”並不一致。即使全球經濟放緩,中國的出口仍將可能繼續增加。

  基礎設施投資仍然非常強勁。銀行貸款與去年同期相比稍微放慢,但其增速仍非常高。企業和銀行最近感到流動資金有些緊張。這可能是由於在去年開始的項目對信貸需求巨大。即使貸款以去年同樣的速度繼續增長,企業和銀行仍然會感到緊張。

  只有地產行業增長趨緩。這並不足以造成嚴重的衰退。中國的GDP增長率在可預見的將來可能一直維持現有水平。因此,宏觀政策不應過於關注經濟增長放緩。

雖然信貸市場現在感到有些吃緊,但這與價格穩定不相一致。過去的貨幣和信貸的迅速增長正演變為通貨膨脹。而目前信貸和貨幣的增長則增加了通脹的壓力。政府需要迅速提高利率,以限制信貸需求,減輕通脹壓力。

  印度和韓國最近提高了利率。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儘管全球經濟放緩,他們也必須對付通貨膨脹。中國需要盡快加入這個行列。印度的通貨膨脹已達到兩位數。除非利率迅猛增加,否則,中國也可能遭遇相同的境況。

  中國已進入通脹時代。勞工市場收緊,工資快於勞動生產率增長。通貨膨脹已不可避免。事實上,只要工資上漲速度快於通貨膨脹,這就不是一件壞事。它是中國重新走向平衡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提高經濟中勞動收入和消費的比例。但是,要想穩定經濟,利率必須超過通脹率。否則,通脹率將加速上漲,並引發危機。

雖然我現在認為美國不會在2010年下半年提高利率,但我仍然相信,中國會以每次27個基點的幅度兩次提升利率。雖然這些舉措將平息對通貨膨脹的預期,但不足以穩定通貨膨脹。恐怕中國將在兩年內經歷一場通貨膨脹危機。

作者為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經濟學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