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2日

讓人冷汗直流的高調回應

張庭賓:外管局的高調回應讓人冷汗直流
作者:張庭賓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7-12

以“放鬆外匯流出”應對“熱錢大規模出逃”?

外管局高調:後知後覺後果嚴重

張庭賓

外管局終於高調了一回。

在美國“兩房”股票退市之後,一向低調不理會國內人士質疑或建議大的國家外匯管理局(以下簡稱外管局)最近頻頻高調。

——就美國房利美及房地美(以下簡稱“兩房”)退市對中國外匯儲備的影響,外管局7月6日回應說:中國外儲沒有投資“兩房”股票,所持“兩房”債券目前還本付息正常,價格穩定。此次“兩房”根據交易所相關規定退市,對“兩房”債券未造成負面影響。

——就幾年來國內越來越強烈增加黃金儲備的呼籲,外管局7月7日回應:黃金不可能成為我國外匯儲備投資的主要渠道,當前供求關係基本平衡,如果中國大規模買入黃金,肯定會推高國際金價,中國老百姓去購買價格會更貴。而且國際金價經常出現大幅波動,且黃金不產生利息收入,還需承擔倉儲、運輸、保險等成本等等。外管局強調:即使黃金儲備再增加一倍,也僅能分散三四百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投資,黃金儲備佔外匯儲備的比重僅提高一兩個百分點。

—— 就近期外匯管理政策,外管局7月9日回應:目前影響我國國際收支平衡的主要矛盾,已由過去的外匯短缺轉為貿易順差過大和外匯儲備增長過快。因此,外匯管理也要從“寬進嚴出”向均衡管理轉變。

與此同時,外管局公佈了調查熱錢的成績。在肯定“中國跨境資金流動大部分是合法合規的,是合理的”之後,首次承認“也不排除部分違法套利的資金混入”。從今年2月開始,外管局已查實73.5億美元(約 497.85億元人民幣)涉嫌違規流入的“熱錢”。

或是為了印證外管局也在分散外匯投資風險,中國被成為日本國債的第二大持有國。今年1-4月,中國累計購買日本國債5410億日元(約合416.9億元人民幣),大幅超過中國去年全年投資日本債券800億日元的總額。

面對外管局的高調回應,筆者不僅憂慮未減,卻是冷汗直流。

購買日本國債可謂相當凶險,日本的國債與GDP之比是全球最高,高達200%左右,遠超過陷入危機的希臘的140%,收益率極低。今年6月11日,日本新首相菅直人警告說,日本正面臨希臘式的債務危機,如果繼續過度依賴國債不進行改革,將有破產的可能。他說,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已經無法繼續依靠發行國債來彌補財政赤字的虧空了。
請問外管局是否知道上述情況,如果不知道,那太不專業了;如果知道,那人家賣債券的人都擔心,而花真金白銀買債券的外管局不害怕嗎?

至於持有如此巨額的兩房債券更匪夷所思。中國外儲至少持有了3760億美元,佔外匯儲備總比例的21%,是印度的1.6萬倍。其本質是什麼呢?中國建立廉租房資金非常緊缺,但我們卻可以藉出2.6 萬億人民幣給美國人改善住房條件。

更大的問題在於,這筆錢收回的可能性很低。因為“兩房”三年來總虧損已經達到了2500億美元,而且每個月仍以100億美元的速度增長。其股價分別從最高80多、140余美元一路慘跌到1美元以下,退市後更是以美分計。

兩房實質已經破產,其“皮之不存”,債券“毛將焉附”?兩房債券沒有實物擔保,也沒有政府信用擔保。只是其規模太大,美國政府有所忌憚。但如果美國政府扛不動了,兩房債券價格雪崩,那就真成了一堆廢紙。

在購買日本國債和兩房債券上後知後覺已造成重大既有損失,外管局在國際熱錢管理的後知後覺大有可能造成重大的未來損失。

一直以來,外管局某些人士不承認熱錢。在這種漠視下,從2005年國際熱錢流入高峰開始,儘管從國際投行專家到中國社科院專家,給出進入內地的非法熱錢在3000億-1.5萬億美元的估值區間,外管局一直未對國際熱錢進行嚴格和有效的管理。

針對於此,本人在過去幾年間,發表數十篇文章並出版專著《反熱錢戰爭》提醒熱錢危害,並獻言獻策如何治理,指出了熱錢最大軟肋——其收益的是利潤,被查罰沒損失的是本金。一旦中國外管局鼓勵熱錢流入內部人舉報,並且給予重獎,就可以有效地遏制熱錢對中國的投機。遺憾的是,這些建議石沉大海。

在三、四年之後,外管局後知後覺,終於知道了國內確實有國際熱錢,並查出了73.5億美元。這似乎是一個進步,儘管來的太晚。

然而,外管局回答中的“(外匯管理)從'寬進嚴出'向均衡管理轉變”,卻是著實讓筆者大驚。因為當前中國外彙的主要危險已經不是熱錢大規模進入,而是大規模流出。

早期進入中國的熱錢,在獲得最高21%的升值獲益,在股市樓市賺的盆滿缽滿之後,在中國經濟競爭力下降,漲薪潮、地方債務上升、樓市泡沫破裂、股市遭遇期貨做空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下,國際熱錢大規模出逃已經成為外匯管理的最嚴峻與緊迫的挑戰。恰好此刻,外管局的“從寬進嚴出向均衡管理轉變”,要放鬆外匯出境通道。實可謂正中國際熱錢的下懷。

筆者在此預警:如果外管局不迅速扭轉這種滯後思維,將外匯管理的重點放在阻止國際熱錢大規模離境上,中國短期內遭遇金融危機的風險將大大增加。

如果說外管局的外匯管理“向均衡管理轉變”將很可能放大熱錢離境對中國金融經濟短期衝擊的話,那麼,對於黃金等大宗商品儲備的漠視、消極和被動態度,將會為中長期中國人民幣信用可靠性、中國金融系統內在價值穩定造成重大隱患。

外管局屢屢強調黃金的各種弊端,但是它卻迴避一個事實:美聯儲的外匯資產有75%是黃金儲備,歐洲各國央行外匯資產中黃金儲備佔比大多超過50%,一向和國際對標的外管局,為什麼在此卻與歐美央行背道而馳呢?

倘若因其價格漲跌就不買,因為其沒有利息收益就不買,因為其容量小就不買。那麼,同理,核武器平常沒有用,佔用資金,變現性差,那麼我們就不造核武器,不要核威懾了嗎?至於沒有市場空間買,假如從《第一財經日報》2005 年7月刊文建議央行大規模增加黃金儲備開始,以主動的態度,巧妙的方法不斷增儲黃金,完全可能以平均1000美元/盎司的低價格買入,現在中國官方黃金儲備應當已經超過 3000噸,與中國大國地位初步匹配,面對愈演愈烈的全球主權債務危機就從容主動的多。而不是誰的主權債務危機,我們都恐懼自己的該種紙幣債券蒸發。

黃金本質就是貨幣金融領域的“核武備”,而“巨額美國債券”則是利益被綁架的絞索。如果美國政府不講信用了,超過萬億美元的美國債券會化為烏有。而屆時美國再將新美元與黃金掛鉤,其貨幣信譽瞬間就會重建,而中國人民幣因缺乏足夠的官方黃金儲備來掛鉤,會成為被競相拋棄的紙幣。

故此,關於熱錢、關於黃金,貌似一個“後知後覺”的問題,本質上是“大是大非”的問題,希望外管局能及早醒來,不要再犯重大失誤。 (作者為資深財經評論員,僅代表個人觀點,聯繫郵箱 ztb6006@sina.com)

各國黃金儲備佔央行外匯儲備的比重數據見以下網站

http://www.gold.org.cn/hjsc/hjcb.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