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6日

人民幣匯率升值必定導致通貨膨脹

何新:為什麼人民幣匯率升值必定導致通貨膨脹
2010-07-1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k8da.html

【說明】近日,有要客來訪,與何新談及近期關於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系列文論。何新做了比較周詳的進一步解釋。本文根據何新先生這次談話的錄音整理寫成,供大家研究、參考。


1

為什麼人民幣匯率升值必然導致通貨膨脹?

好吧,我解釋一下這個問題後面的貨幣學原理,用作舉例的具體數字不是準確數字,僅供參考。


回答這個問題,先要理解中國外匯儲備是從何而來的。
中國國家的外匯儲備,主要是來自兩個方面:
一、企業外貿所得(貿易所得以及外貿的順差),
二、外部投資的資金流入。



我先談來自外貿途徑產生的外匯儲備。

人們知道,中國的金融體制是獨特的,國家實施外匯管制,也就是強制結彙的制度。
比如,A公司是一個出口企業,每年向外國銷售1億美元的產品。 A公司收入的1億美元外匯,從國外匯入中國銀行。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制度,中國銀行留下這1億美元,而按照目前的人民幣匯率1美元/6.77人民幣,給A公司支付6.77億元人民幣。


國家留下了入境的1億美元,然後支付了6.77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中央銀行加印(發行)6.77億元人民幣的依據,就是因為同時收入了1億美元。這1 億美元就是多加印(發行)人民幣的“抵押物”,或者說也是維持人民幣不貶值的外幣擔保物。


如果以後,A公司需要進口1億美元的原材料,那麼它就還要用6.77億元人民幣到中國銀行把這1億美元換回來。然後國家從外匯儲備中拿出1億美元給A公司,這就可以回籠已經增印(發行)的那一筆6.77億元的人民幣。



如果中國每年的出口貿易所得為1萬億美元的話,那麼中央銀行在增加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同時,也要加印(發行)6.7萬億元人民幣投入國內市場進行流通。

中國近年經濟表面上呈現高度繁榮。大家都感到人們手裡的錢比過去多了很多,中國人突然變得特別有錢了。那麼,這麼多錢究竟從何而來?

一項重要的來源,就是外貿出口為中國帶來的外匯儲備,以及國家銀行為吸納這些外匯儲備而向市場所增加投放的大量人民幣。


據我粗略地了解,中國近年每年貿易順差可能在 2-3000萬億美元左右(估計的,不准確?),也就意味著每年國家大約要增發人民幣2萬億左右,這是一筆相當巨大數字的錢,約略相當於中國年GDP30多萬億人民幣的 6%以上。

而且這些錢完全不歸國家宏觀調控所管理,都是企業和民間自己擁有的。這就可以知道,為什麼現在中國人突然變得這麼有錢了吧? !


2

反過來說,如果中國沒有這些對外貿易所得,沒有這些外匯儲備;而銀行仍然超計劃地增發、加印(發行)這麼巨額的人民幣,又會意味著什麼呢?

答案是:那就意味著國家濫發貨幣,意味著製造通貨膨脹。

這裡要注意三點:
1/來自吸納外匯儲備而增發的人民幣,與政府所直接控制的資金和信貸規模無關。這筆錢是不受政府控制的計劃外資金,是民間和企業自己創造的貨幣資本。
2/近年國內多數實業經濟——除了房地產及相關產業外,基本都並不景氣。但是中國人卻仍不缺吃不缺穿。這是什麼道理呢?
原因就是由於出口企業通過出口而創造了巨額的外匯—— 巨大數量的美元、歐元、日元,用這些外匯就可以從國外進口大量物資(資源、能源、商品和食品)。

換句話說,由於中國有這麼多外匯儲備,就隨時可以從國際上購買資源和商品來調劑國內市場,從而彌補物資短缺,抵消掉超發和增印貨幣所造成的通貨膨脹壓力。



所以,外貿所得,外匯儲備,實際是國內市場流通的大量新增人民幣的幣值擔保物。


3

中國現有的外匯儲備總量據有關報導大約在3.4萬億美元左右。
但是這些錢並非都是對外貿易順差所得。據我了解,其中大約只有1萬多億左右的美元,是來自外貿所得(所謂貿易順差)。


其實中國外匯儲備中的多數部分,大約2.4萬億美元,並非來自貿易所得,而是來自外資——即境外投資。


境外投資有兩種,一種是長期投資和貸款(3年以上),屬於真正的投資。這種投資對一個國家經濟金融通常是比較安全的。
另一種是短期投資和貸款(3年以下),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熱錢”。這部分錢,是隨時可能套利而流動出境的。


在中國2.4萬億美元的入境外資中,據中國社科院的一個研究報告,其中有大部分即約1.7萬億以上的美元,屬於短期投資即熱錢。
【據中國社科院日前的一份報告測算,五年來實際流入中國的境外短期投資即熱錢規模約為1.75萬億美元。 】



然而必須注意的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國家全部外匯儲備,無論是來自外貿順差還是境外投資,都並不是國家銀行自身的資產,也不是國家資產,實際上是銀行的對外負債,是國家在贖買入境外資的同時,發行大量人民幣所換取的“抵押物”。


為什麼這麼說呢?實際上,外匯儲備的所有權是屬於外彙的引進者所有的。這些外匯引進者,才是中國銀行持有的外匯資產的真正所有人,他們是銀行的債權人。



在這些債權人中,有一部分是外資所有者,另一部分是外貿所得的所有者(除非他們以後不打算用人民幣換回那些外匯了,這些外匯才會成為國家銀行的資產)。


在理論上,中國的外匯儲備相當於外匯所有人向中國銀行抵押美元,而後從國家獲得無息的人民幣貸款。將來,債權人如果把這些人民幣歸還給銀行,銀行就有義務再把這些美元換(買)回給他們。這就是中國外匯儲備的實質權屬關係。


必須弄明白了這一點,我們才能理解圍繞人民幣升值問題而發生的許多現象。明白美國那些投資銀行是如何巧妙地利用中國的這種外匯制度,通過施壓讓人民幣不斷升值,然後大肆掠奪和賺取中國人的血汗錢。



如上所述,中國國家的外匯儲備,僅是由國家銀行代債權人“保管”的外匯資產。在理論上,國家無權支配這些代為“保管”的外匯,應該將他們牢牢鎖在國庫裡,時刻準備債權人用人民幣換回。


其實最安全的辦法也就是把外匯儲備統統鎖在金庫裡。但是,由於目前外匯儲備太多,有相當大一部分外匯儲備暫時不需要提取和周轉,這些外匯儲備等於死錢。所以,國家就設立了中國國際投資公司(中投公司),用中國的外匯儲備購買外國的金融資產,例如:國債,公司債券等,目的是進行投資而為國家賺取利潤。


但是,國家外匯儲備的所有權並不是國家的,這一點非常重要。由於國家銀行僅僅是別人擁有的外匯資產的保管員,如果國家把這些外匯儲備都花了,那就等於花掉債權人的錢——不僅多發行的人民幣無法回籠,而且意味著一旦國內物資和資源發生短缺時,就沒有外匯可以進口物資了。



這兩者都會導致國內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超過商品供應量。如果貨幣供應增量大於市場商品的增量,那麼反映在市場物價上,就會造成物價上漲——這也就是經濟學上的所謂“通貨膨脹”(錢太多了)。



通貨膨脹意味著全國人民的貨幣財產都發生實際貶值—— 用更多的錢只能買到更少的東西,這會沉重地傷害老百姓的民生經濟。

(順便說一下:通貨膨脹的直接和必然表現就是物價全面上漲——雖然並非所有的物價上漲形成原因都是由於鈔票發行過多。但是物價上漲仍然基本可以看作為通貨膨脹的同義語。)


4

近年中國的對外投資並不順利,據媒體披露,已經發生了多次重大的失敗。幾年前中投公司投資購買美國的私募基金黑石股票沉重失利——據報導浮虧了上百億美元。

【注:2007年5 月,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即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斥巨資購買黑石近10%的股票。中投購買的黑石股份,全部都是“無投票權的股權單位”,鎖定期為4年。這也是中投公司進行的第一筆投資。由於黑石集團在上市後股價連續下跌,造成了中投公司這筆投資大幅縮水虧損。 】



近期最為引人關注的則是中國一些金融機構(包括一些商業銀行)對美國兩房公司債券的投資遭遇失利。由於美國兩房股票近期已經被迫退市,兩房公司項目連年發生嚴重虧損,美國政府救助困難;因此中國購買的數千億美金的兩房債券已經被套牢。一旦兩房公司未來繼續嚴重虧損,可能將遭遇破產清算,以至中國的債券投資可能會血本無歸。

許多中國人對此沒有痛切感,他們荒謬地以為,外匯只是外匯,損失就損失了。對中國國內經濟,對中國的國計民生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這是嚴重的無知!



實際上,如果中國以外儲所購買的兩房4000多億美元的債券真爛帳了,這不僅將是國家外匯儲備的巨大損失——也意味著,為上述美元所兌換而已經投入市場的3萬多億人民幣,銀行已經完全無法回籠。同時國家也將失去這筆巨額美元,來進口物資平抑國內的物價。


此外,假設這筆美元債權的所有人(無論是國內企業或外部投資者)要求提取這筆美元,則中國銀行只能再增發一筆人民幣從國外貨幣市場換取美元來付款。



這意味著至少還要再增發3萬多億人民幣進入市場,這最終必然轉化為加劇通貨膨脹的新增貨幣壓力。


5

那些進入中國投資的外來的短期熱錢,把錢拿進中國來的目的不是因為關愛中國,而是來賺快錢的。目的無非是兩個:

第一,是為了期待人民幣升值,賺取升值前後的美元差價。
(我們了解上述中國外彙的來源就會明白,因為人民幣升值而被外國人賺走的美元,並不是中國國家自身的資產,而是銀行借取的國內企業或外部投資者存在中國銀行的美元。這筆錢絕不是可以不歸還的。)


第二,境外熱錢流入中國的第二目的,是兌換成人民幣後進入資本市場炒作資產——房子,股票,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從而套取紅利。外資從這些炒作中賺取到人民幣後,還會連本帶利一起兌換為美元,提取出境。


這部分被外資賺走的人民幣/美元,會蠶食中國的外匯儲備。最終,所虧空的部分也還要由銀行增發人民幣去贖還。因此,負擔最終都是要以通貨膨脹的形式壓到中國老百姓的身上。



6

有人說:人民幣升值,則意味著人民幣的購買力增強。那麼同樣數量的人民幣將可以買到更多的東西——怎麼反而會引發通貨膨脹呢?
這種說法在貨幣學上真是屬於無知至極!


第一、要知道一種貨幣的幣值並非等同於匯率。

現在人們所說的人民幣升值,實際都是指人民幣的匯率升值。

然而,一種貨幣的真實幣值與它的名義匯率,乃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有時,名義匯率與實際幣值甚至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第二、即使人民幣的幣值真發生升值,那也只是意味著以人民幣估價的全部資產對境外其他貨幣發生了升值——而對中國國內的人民幣購買力,並無任何影響。絕不會像那些極其幼稚而對貨幣毫無知識的人所夢想的 ——只要人民幣升值,就可以用同樣的錢在市場買到更多的東西了!



恰恰相反,用人民幣所估價的資產將升值,這意味著—— 用外國錢來買中國的一切貨物,將變得貴了!人民幣的資產升值,也就意味著中國的全部物價會全面上漲——所以人民幣升值本身不過是物價上漲,或者通貨膨脹的另一種說法而已。

第三、更重要的一點是,雖然貨幣的匯率可以由政府相對控制——如果政府手中擁有足夠的黃金或國際貨幣的儲備。
但是在市場經濟中,物價以及貨幣的幣值是由市場供求關係所決定,政府對於物價(比如目前中國政府對於房價)的影響力很小。



7

許多人只知道錢可以買商品,買東西,卻不知道在現代金融經濟中,錢、貨幣本身就是一種商品,可以在市場上被直接買賣。

所謂匯率,其實就是國際市場上買賣一種貨幣的價格。

所謂幣值,則是某種貨幣的實物購買力、商品購買力。也就是用一種貨幣買賣非貨幣本身的商品的價格表現。



在國際貨幣市場上,人民幣本身也是一種商品,而人民幣匯率就是買賣人民幣的市場價格。



人們都知道一個常識:任何商品交易的賺錢規律都是“低進高出”——低價進貨,高價出貨,就可以賺取差價。


而買賣人民幣的套利原則也與購買其他商品完全相同。對於買賣貨幣的國際投機商人來說,只要當人民幣的匯率處在低價位(低匯率)時將其買進,而當人民幣價格上漲(匯率升值)時,再將其賣出——就可以賺取到匯率的差價,從而賺到重大的貨幣利益。



我曾經總結過:所謂匯率變動的規律簡單說就是兩句話 ——當人民幣匯率不斷上升時,用美元兌換人民幣越換越少,用人民幣兌換美元則越換越多。

因此,當國際投資者可以期待人民幣將一路升值時,任何貨幣投機者只要設法將境外美元匯入中國,換成低匯率的人民幣等待。那麼等到人民幣匯率升值後,只要再將這些人民幣從中國銀行直接兌換成美元——就可以賺取到一筆美元的差額作為利潤!



實際上,近幾年來以各種名目滾滾湧入中國的所謂“熱錢”——短期投資,主要都是要搶在低價位上來收購人民幣,而後在高價位上拋出人民幣,從而利用人民幣匯率差價而賺錢的。


自2005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一直在以平均每年約6% 左右的穩定幅度升值,到目前累計升值幅度已經高達25%——換句話說,從那時以來投資購買人民幣的國際貨幣商人,每年都可以從買賣人民幣的交易中,穩定地賺取年6%以上的投資紅利。



那麼數年以來,這些國際貨幣商人累計從中國攫取到的利潤率高達25%以上。這是一筆極其吸引人的暴利!要知道同期美國國內商業貸款的利率低於1%。國際投機商人如果按照這一利率從美國貸取美元投入中國,5年間就可以至少賺取到20%以上的美元貨幣利潤。

【美聯儲維持超低利率!時間:2010年06月24日來源:中金期貨

美聯儲公佈維持聯邦基金基準利率在0-0.25% 區間不變,保持聯邦基金基準利率在接近零的水平不變,並再度重申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利率在異常低水平的承諾。 】



這真正是極其可觀而又毫無風險的投資!由此可見,中國外匯管理部門和銀行在美國的意識形態誘惑下(通過某些海歸學者關於外匯儲備無用和人民幣升值萬能論的偽善佈道),威脅恫嚇下(揚言對華實施貿易制裁),以及政治壓力下——近幾年以來所實行的讓人民幣保持連續升值的金融政策,是極其不智的! ——正是這種政策保證了高盛、索羅斯基金會等這些國際投行對人民幣的投資,不僅絕對安全而且利潤極其穩定。


我個人粗略而不確切地估計:5年來進入中國的國際投行資金總額如果在1萬5千億美金左右的話,那麼其通過人民幣升值25%而賺取到的紅利,保守地估算,也將至少高達約4千多億美金以上,可以折算接近3萬億左右人民幣,約略相當於中國年GDP的10%。



什麼保7保8,保GDP增長? ——其實到頭來是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




9

近幾年來,高盛、索羅斯基金會等國際投行利用人民幣升值,從中國套取了大量升值紅利美元。



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他們用以投資的美元在入境後,全部已經轉化成增發的人民幣,進入了中國經濟。而當這些美元帶著紅利出境被賺走以後,這些增量的人民幣,最終會變成不斷拉高的物價,折磨中國的老百姓。



為什麼呢?舉個例子來說明:

假如入境外資為1萬億美金,當匯率為1美元換8元人民幣時,這筆美元換取到8萬億人民幣投入中國市場。



待到人民幣升值後,1美元僅換6元人民幣。那麼,外資只用6萬億人民幣就可以換取1萬億美金出境。



也就是說,在人民幣升值後,國家向外資支付1萬億美金,卻只能回籠到6萬億人民幣,其餘的2萬億人民幣已經不能再回籠到銀行,而留在了國內市場上。



那麼這筆錢,自然就會在流通過程中加大市場的購買壓力,成為無外匯儲備擔保的出籠人民幣,從而拉升市場的物價。

另一方面,人民幣每年的不斷升值,還意味著境外投資一直可以用較少的人民幣換取更多的美元(比原來他們所投資入境的美元數量多得多)——這也就意味著外匯儲備不會是平進平出,進多少出多少,而是會不斷地發生損耗。


那麼,每年因為人民幣升值而增付給外資的這部分美元從何而來呢?

無非只有三種籌款來源:



第一是從外匯儲備的貿易順差部分來提取和貼補。

第二是通過新增的外部投資來提取和貼補——即以新債償還舊債。

第三是加印人民幣去國外貨幣市場購買美元來彌補。

無論這三種辦法的哪一種,都意味著不斷增發和加大印製人民幣。同時總有一部分增發的人民幣,因為人民幣不斷升值而被儲留在國內市場上,最終轉化為導致通貨膨脹的新增貨幣壓力。



另外,如果相當數量的人民幣流到境外,那麼境外貨幣商一旦持有的人民幣數量足夠多了,他們就可以有武器從境外操縱、操作和控制人民幣的市場價格——匯率。



比如說,如果貨幣商人在境外貨幣市場上拋出人民幣,而中國銀行手中一旦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或黃金儲備來回收人民幣,這將意味著中國銀行已經無力按照所確定的官價來保證人民幣的幣值——不要忘記,1971年美元的匯率崩潰就是這樣發生的(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1997年泰國貨幣泰銖的匯率崩潰也是這樣發生的(引發東南亞金融危機)——那麼這就意味著人民幣的匯率發生大崩盤、大貶值;這也就會直接引爆由中國觸發的國際金融危機。



(這種金融危機為什麼至今還未發生?根本原因是因為中國的金融體制還未徹底開放,未完全與外部接軌。)


所以,人民幣匯率的不斷升值,不僅已經是目前中國國內物價包括資產價格全面上漲的重要推進因素,而且意味著正在醞釀著一場深刻全面的的以人民幣為中心的貨幣金融危機。



(以上內容據何新先生7月9日的一次談話整理寫成。尚未經何新審定而最後定稿,但何新先生同意發表在此,僅供大家參考。)

-------------------------------------------------- ---------------

[轉貼]萬億流動性蒸發:鐵公基到處吸錢熱錢外逃做空



[轉貼]2010-7-17 8:18:32

熱錢變臉“做空”

外管局統計數據帶來空前徵兆:國際熱錢,多年來在中國經濟增長中活躍的熱錢出現了明顯的轉向變臉徵兆。熱錢研究專家驚呼近千億熱錢在短短兩個月內向境外流出,5月外匯占款創下新低,較4月環比大幅下滑54%。



“境內熱錢”的代表,是與海外資本有各種聯繫,游離在銀行體系之外的民間資金,包括民間高利貸資金、地下錢莊資金、各種PE與信託投資名義下的資金,這些資金同樣有群體逐利、大進大出等難於監管的特點,而且亦有進出境外的便捷路徑。



“境內熱錢”的另一種形態是準備外逃的資本。資本外逃的防範亦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而研究學者指出中國從1997年以來每年外逃資本至少保持著200億美元的增速。近來來,隨著樓市股市批量造富、官商勾結、貪污腐敗等問題典型化,獲得超級意外暴利的資本尋求海外避險趨勢更為明顯。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市場得以保增長的兩大武器是貨幣擴張和4萬億經濟刺激。各級政府扮演著投資拉動型主角,政府投資主導的“鐵公基”項目上馬,政府通過發行地方債、土地抵押和城投公司四處找錢。



“鐵公基”項目都是超級吸錢大亨,動輒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投資,“鐵公基”投資對於GDP保8功效明顯,但對於解決民眾就業、擴大消費與國民收入增長問題則隔鞋搔癢。

產能過剩、重複建設、效益低下的隱患從一開始就埋下, 高鐵一年虧上好幾個億;地方政府花上數百億在兩大城市之間再修一條高鐵,為的是節省十幾分鐘的行程。



另一方面,“鐵公基”投資的退出也面臨難題,一是退出時間也至少為三年,二是若資金短缺中途熄火停工,成為半拉子工程則是國民財富的巨大浪費。



政府債務累積不容樂觀。 6月23日審計署審計報告首次披露部分地方的政府性債務餘額高達2.79萬億元。審計顯示,有7個省、10個市和14個縣本級超過 100%,最高的達到空前的364.77%。



境內熱錢外逃,是劫走人民幣的力量之一。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認為,清理地方平台債務讓宏觀經濟付出高昂成本,劉算了一筆賬,地方融資平台7.38萬億元,按70%的抵押率,意味著政府向銀行抵押的土地價值高達10.5萬億元,這一金額是過去2005~2009年土地出讓淨收益(若收地補償金佔土地出讓收入平均按15%左右計算)的4.4倍。



劉煜輝認為利息壓力與後續資金缺口壓力足以再次傷害銀行系統,進入了歷史上最低的估值區間的銀行股們依然可能存在風險,“在我看來,銀行股的低估值可能未必是市場錯誤,可能是對未來銀行壞賬激增的過度反應。”



實際上,銀行就是缺錢,儘管從今年一季度開始各大銀行都紛紛加大了人民幣貸款的額度,然而現在一些銀行已經處於無錢可貸的境地。在今年第一季度大多數銀行的貸款額度已經用完。

必然是這樣。好多熱錢等了好久了,10%的收入很不錯了。匯率10%加上去年到今年的房產漲幅。賺足了外資自然可以走人了。

萬億流動性蒸發

從6月19日新一輪匯改以來,人民幣再次提速升值,在 6.83附近穩定了一年多的人民幣匯率在短短10個交易日內上漲了0.824%。

在一個多種經濟因素扭結的關口,這一次,似乎與以往不同。人民幣升值沒有帶來資產價格的上漲,反而引發了一股外流的逆流。



股市的表現讓有十年炒股經驗的老劉有些看不懂,6月 21日調集了大量資金補倉的他怎麼也沒想到,10天后他的新增資金賬面幾乎虧損10%,“現在的點位實際上相當於1600點呀,為什麼大家都不買呢”;

準備將不久前投資買的廣州珠江某臨江小區一線江景房轉手的嚴阿姨也有些擔心:“中介騙我說人民幣升值能漲,現在卻跌了幾千塊,會不會再跌呀? ”房地產商開始各種名目下的降價,嚴阿姨手機每天收到至少十條以上包括送車在內的樓盤打折信息;



沿海一家股份制銀行的分支機構負責人沈小姐告訴記者, “我們的貸款額度一季度就已經用完了,現在上面的政策基本上只收不放”;



在廣州從事美國、加拿大投資移民工作的周小姐近幾個月來生意火爆到“忙暈了頭”。

在東莞某外資企業從事財務工作多年的鄒先生接到老闆的新指示,以向關聯兄弟公司採購原材料和進口生產設備為名,將公司賬上大筆現金購匯向境外支付。

另一方面,老闆已經指示東莞的工廠要適當裁員,壓縮產能與開支。而在鄒先生的記憶中,以往人民幣升值的時候,老闆指示的是相反的操作——在中國香港的兄弟公司或者在美國的母公司向中國內地公司加單採購以增加內地公司的資金,一段時間後,即使讓外匯躺在銀行也會有一筆額外的財務費用收入。 “

我們也面臨漲薪壓力、出口不暢等問題,老闆可能覺得中國的投資高峰期已經差不多了。 ”

沒有留言: